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的意思_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是什麼意思_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出處
2020-07-21 10:44:18 来源:涛水情成语网
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是老子《道德經》第64章的部分內容,全文為“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謀;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為之於未有,治之於未亂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;九層之臺起於累土;千裡之行始於足下。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,無執故無失。民之從事,常於幾成而敗之。慎終如始,則無敗事。是以聖人欲不欲,不貴難得之貨;學不學,復眾人之所過;以輔萬物之自然,而不敢為”。
“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”從哲學角度看,反映出事物量變的過程。
第64章詮釋
老子在本章中主要是向帝王闡述治國之術,要王者註重時政中細微的變化,遵循事物發展規律,順應自然,以達“無為”而治之目的。
哲學思想
反映物質運動中量變到質變的必然性。“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”與其前面的“合抱之木生於毫末/九層之臺起於累土”是同一類意思。它要解釋的是: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須從點點滴滴開始,也就是事物的質變由量變開始,而且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,毫無做作,目的還是要論述其“無為”而治天下的哲學思想。
現實影響
“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”與《韓非子》的“千裡之堤,潰於蟻穴”的本質意義相同,同屬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箴言。
著名引用
白居易
《溫堯卿等授官賜緋充滄景江陵判官制》:“夫千裡之行,始於足下。茍自強不息,亦何遠而不屆哉?”
夏衍
《<學人談治學>代序》:“千裡之行,始於足下,要建築百丈高樓,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。”
(责任编辑: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的意思_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是什麼意思_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《道德經》出處)